
《食品工業發展報告(2015年度)》正式發布
由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組織、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19家單位共同編寫的《食品工業發展報告(2015年度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連續第三年出版,全面反映了我國食品工業發展整體狀況以及境外食品工業發展概況,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,同時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諸多參考及指導意見。
《報告》前言中指出,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,我國食品工業將繼續發揮國民經濟支柱的作用,努力完成中央提出的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降成本、補短板五大任務,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,加大創新力度,加快推動發展質量邁向中高端。
集結權威力量,合力打造精品
《報告》再度由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組織、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5家全國性行業管理和科技組織以及涵蓋行業的14家全國性行業協會參加,延續了之前的戰略研究工作模式,合力將《報告》打造成為具有“時效性、可讀性、專業性、權威性”的行業精品,為行業答疑解惑。
《報告》由綜合篇、行業篇、境外篇和附錄四部分組成,全書36.4萬字。其中,綜合篇圍繞我國2015年食品工業總體的發展狀況、產業地位與構成、面臨的形勢分析及發展趨勢研判、政策建議五大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;行業篇對我國2015年食品工業的14個重點行業,包括肉類加工業、乳制品工業、水產品加工業、飲料工業、制糖工業、方便食品制造業、發酵工業、釀酒工業、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工業、營養與保健食品制造業、罐頭食品制造業、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、調味品制造業、食品裝備業進行全面分析;境外篇重點對歐洲、美國、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的行業現狀進行分析;附錄匯總了2015年我國有關食品行業的重大法律法規和管理文件、食品標準技術規范,以及參與編寫單位簡介等,并首次將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清單列入其中,以方便讀者查閱。
集中展示“十二五”成果,客觀評價發展成效
值得一提的是,2015年,是我國經濟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,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之年。為此,《報告》特別增設篇幅,梳理了此階段的成果并予以呈現,以饗讀者。
《報告》中指出,“十二五”規劃圓滿收官,食品工業發展成效顯著。2015年,我國食品工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,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,以提質增效為中心,以消費增長為推動力,以科技創新為支撐,不斷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,加快轉型升級,食品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占比較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,在保障民生、拉動消費、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等繼續發揮了支柱產業作用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產業規模持續壯大,支柱地位不斷提升;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,食品安全水平穩步提高;兩化融合進一步深化,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;科技創新取得積極成效,技術裝備水平持續提高;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,產業集群加快發展;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,節能減排取得成效。
著眼經濟“新常態”,剖析行業發展形勢
當前,我國經濟已進入“中高速、優結構、新動力、多挑戰”的轉型發展新階段,我國食品工業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。《報告》通過宏觀戰略分析與頂層設計,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,引導和促進食品工業穩定健康發展。
《報告》中深刻剖析了我國食品行業發展面臨的五大形勢:(一)我國經濟步入“新常態”,食品工業增長預期放緩;(二)居民消費結構升級,市場需求分化加快;(三)國家重大戰略實施,食品工業提升動力強勁;(四)質量安全關注持續高漲,食品安全監管更趨嚴格;(五)生態環境約束加劇,節能減排壓力持續不減。
五大趨勢研判+五大政策建議,引領行業發展之路
基于當前形勢,《報告》放眼行業未來發展,做出五大趨勢研判,即:(一)經濟步入新常態,新動力新空間呈現;(二)政策扶持繼續落實,法制化建設強力實施;(三)食品消費不斷升級,供給側改革加強;(四)科技創新成關鍵,轉型升級加快;(五)企業整合持續,走出去進程加快。 同時,亦提出五大政策建議:(一)創新體制機制;(二)健全準入與標準體系;(三)加大政策扶持力度;(四)加強人才培養;(五)充分發揮行業協(學)會作用。


